简介:创业第一阶段是产品阶段,投资人都会问的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你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的产品护城河是什么?这些问题很可能当下没有答案,但在产品往前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关于构建护城河的结构性思 ...
什么是产品
什么是用户 (1)用户定义 所有使用产品的使用者都是用户,我们通常说的用户是指前端的需求者用户,通常会忽略供应端的供应者用户,产品本身就是供应端可以忽略,但像O2O这种产品,供应端用户才是产品的核心用户。 (2)供应端用户 服务的提供者,电商、UGC平台的内容供应者,有明确的供应以及增长的需求,可分为头部和长尾两类:
(3)需求端用户 服务的使用者,我们通常情况下理解的用户,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4)用户画像 根据用户特征勾画不同模型,根据不同模型进行产品设计和运营规划。根据上面的用户分类,寻找用户特征并且勾画出来。如自然特征:男女、年龄、地域、学历;社会特征:婚姻、家庭、职业;偏好特征:兴趣、品牌、产品;消费特征:品类、频次、渠道等。 产品根据用户画像来调整产品定位和功能。运营根据用户画像来做精细化运营,用户画像在运营端也叫做用户分层。 (5)用户场景 特定时间特定空间下用户的使用情景和交互方式就是场景,因为手机可以让人在任意时间和任意地点进行娱乐、消费、学习,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是对用户时间资源的竞争,用户场景开始被重点关注,比如:很多公众号推送文章的时间选择在晚上10点以后,因为那个时候是很多年轻人洗漱完毕准备睡觉的时间,心情比较放松,比较符合打开手机看看文章然后分享朋友的情景。 什么人适合做产品 产品的创造力是自我的延伸,运营的控制力是自制的延伸。 我们知道很多伟大的产品经理都非常具备创造力,他们敏感度高,容忍度低,有强大的上帝视角和现实扭曲力场,敏感度高让他们能捕捉和洞察用户需求,容忍度低让他们能把产品做到极致,甚至连一个图标都要追究,这和我们自身性格有非常大的关联。所以,笔者认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产品经理,能做好产品经理的性格一定具备敏感和容忍度低的基因。 运营的本质是对过程的控制,需要具备非常强的控制能力,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运营,运营需要时刻做极为理性的概率判断和运营管控。节奏、计划、实施、资源、目标,需要所有事情都具备可控性,所以,运营是对自制力的延伸,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很难做好事情的管控,所以,一个好运营一定是个自制力极强的人。 产品的6个阶段 1、工具阶段 主要表现为工具型产品,很多产品会直接跳过这个阶段,但也有非常多产品就止步在这个阶段。如非常多现象级产品,刚刚流行起来的《旅行青蛙》,之前的脸萌、神经猫、魔漫相机、美拍、足记……
笔者在很多文章和场合都表达过不看好工具型产品的观点,是因为工具型产品的速度极快,很难构建护城河,如果要推荐工具产品如何打造护城河的话,早期百度可以作为参考,除了强大的服务器资源外,还有顶级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来保证工具的持续竞争力,最终成长成为了一个生态型产品。还有腾讯的产品型基因,对用户画像及需求的掌控力强,具备持续提供产品新功能的能力。 2、内容阶段 如果工具满足了用户一部分需求,那么用户使用工具以后是否可以留下信息,留下的信息是否可以为其他用户带来价值,这就是内容的积累。如果说工具期是产品冷启动期的一颗种子,内容期是产品具备生命力的第一个阶段,也只有进入这个阶段,才代表产品有了可生长壮大的可能。代表性的产品有:知乎、豆瓣、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
这个阶段的产品开始积累和沉淀,有了自生长的潜力,互联网时期包括电商在内非常多产品都是内容型产品。如豆瓣,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的评价,时效性比较长,内容可重复消费。移动互联网开始后,新媒体和新属性兴起,内容频率变快,社群开始分化,并且向头部聚焦,对内容型产品的考验较大。 3、产业阶段 产业阶段是作为内容产品的后一个阶段,是根据内容衍生出来的供需关系链。举个简单的容易理解的例子,假设豆瓣开始根据影评的内容售卖电影票,或者根据书评的内容卖书,就进入了这个阶段。另一个例子,企业营销网站是百度工具衍生出来的内容,百度竞价就是根据内容对接供应关系的产业阶段产品。微信是个工具,朋友圈是内容产品,公众号就是内容后的产业阶段的产品。再举个当下的例子,达人或者网红电商平台,因为达人和网红提供优质内容成为网红,然后网红再把自己的产品卖给粉丝,而内容平台的电商功能就是产业阶段产品的一个象征。
这个阶段首先要保障的是内容已经获得成功,然后刺激头部内容供应者的KOL生产更优质内容,为KOL和粉丝提供对接供需关系的产品,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课程栏目,百度的竞价,知乎Live、微信公众号等。 4、转换成本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是真正的护城河阶段,用户转换成本阶段。也就是说,你选择更换产品,会付出更多的成本,无论是时间成本或者是直接的金钱成本。
转换成本是产品的第一条护城河,如何让用户使用且只用你一家产品,我们能看到的非常多早期产品有一段时间窗口期,但到后期巨头跟进之后就销声匿迹。在这个阶段版权和IP是一条护城河,To B产品是一条护城河,和供给端的排他协议也是一条护城河,大家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护城河。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你自己估算一下,假如让你更换手机号,你的转换成本有多高。 5、网络效应阶段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产品的价值同步提高。这条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当下最成功的巨头产品也是通过这个路径成长起来的。如微信、淘宝等。
网络效应阶段是一个有意识的持续建立过程,网络效应不等同于规模价值,有一个著名的叫做梅特卡夫定律就是形容网络效应,网络的价值等于用户数量的平方,是一种双边效应,如嘀嘀打车,乘客越多,司机就越多,乘客等待时长就越短,服务体验就越好,是一种两者互相强化的作用。 6、生态阶段 产品终极阶段,卷入了更多社会资源,甚至引导了社会的变革,这是所有产品的梦想,如安卓、IOS,整个移动互联网,都是在这两大生态规则下,衍生出来的产品,笔者此处言语苍白,大家意会即可。 结语:
前3个阶段是产品的生长路径,有的产品可以跳过其中一两个阶段,也有的产品停在其中某阶段不再往前走,这主要看各自的选择,并无对错之分。后2个阶段是产品主要的护城河,最后一个阶段是一个梦想。希望根据产品的这几个阶段的划分,能让大家有一个宏观层面的了解,从而规划自己的产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巅云官方发声,对观点有疑义请先联系作者本人进行修改,若内容非法请联系平台管理员,邮箱2522407257@qq.com。更多相关资讯,请到巅云www.rzxsoft.cn学习互联网营销技术请到巅云建站www.rzxsoft.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