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运营工作的本质,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运营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是搭建产品和用户之间的桥梁;为产品、用户或是数据的顺利运作制定连贯的策略;承担考核指标带领团队达成。这些都是废话,且并不全面。从掌握和提升运营 ...
运营工作的本质,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问题分析与解决核心三步骤工具1. 关于问题分析你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是问题字面传递的意思吗,还是问题的本质被掩盖在了表象之下,抑或是问题的提出者本身就搞错了问题的内在,这个问题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吗,你是否掌握了问题的全貌。问题分析部分常见的工具都是在致力解决以上几个疑问,即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论掌握正确的,完整的,本质的问题。经典常用的问题分析工具根据原理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系列:
我正在蹦迪,对隔壁卡座的女孩子感兴趣,但是我和她完全不认识(现状)——我要风骚的走上去索要微信,可能会成功或者被拒绝,如果第一次是被拒绝可能在没有机会和她认识了(异常)——如何避免被拒绝(问题本质)——想办法让她觉得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而不是一个猥琐大叔(答案,也是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是最基本的单线程SCQA分析,而真正完整的分析过程在异常部分要考虑更多中可能性,才能够帮助你发现完整的问题全貌。比如说:你还可以走去舞池中央挥动你的双手吸引她的注意力,这会得出另外一条需要解决的问题线索。但也有可能最后所有问题回归到的本质核心都是,你要解决长得太丑的问题。实际上在解决未知问题,尤其是防范异常状态类的问题(普通的问题也可以用逆向思维来转化为这个过程,比如:我要达成这个目标—我要怎么防治达不成这个目标),讲故事的能力能够极大的帮助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你的想象力有多丰富,思考的多细致,把故事的脚本打磨的多完整,也就意味着你对状况的把握有多强。在讲故事能力不太熟练的时候,套这个工具模版吧。(3)无脑穷举的6W3H系列如果你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不清楚自己目前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因而无法进行逻辑推导拆解,甚至不清楚现在所处的状态和可能的动作无法去完整描述一个故事。一个常见的,傻瓜式的,抵效但有用的分析方法就是6W3H能够帮助你走出第一步,找到一些问题的线索,让你可以着手开始做一些事情。很多人知道5W2H,6W3H就是加强版:who-why-what-where-which-why-how-how much-how many。具体的解释字面意思很清楚了,你们所学的5W2H也有过很多阐述,这里就不在赘述。更重要的是,什么时候才是真正需要用这个工具的时候,怎么样使用才有效。与其说是问题分析工具,6W3H更像是一个调查工具,其作用就是帮助你在混沌的状态下搞清楚现在的情况,到底有没有问题,有多大的问题,先帮助你从混沌的状态走出来,从而可以开始以上的逻辑树拆解或者是故事推演分析过程。这个是真正应该运用6W3H工具的情境,但大部分人都会把这个工具套用到一个已经明确的问题上,让这个问题分析看上去复杂且专业,其实只是用一种不必要的复杂方式说了一堆废话。什么是混沌的状态,诸如:我想要创业但不知道创什么业,我想要实现业务的突破但不知道怎么突破,我觉得酒吧里面很无聊但是又不知道干啥。如果你面临这一类的困惑,那么就开始尝试6W3H分析帮助自己走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吧。比如说创业的问题:几个W的问题会推动你思考,你是谁具有什么优势,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和时间窗,你所处的空间具备什么样的特性,哪一个方向是可能的尝试方向,我需要如何才能开始尝试,需要投入多少成本。每一个提问和思考背后,可能都会隐藏着一个具体的问题,经过逻辑树或者是讲故事的推倒,就可以让着手开始做一些事情,例如你在WHO这里发现了自己其实一无是处,可能意味着该开始学习和积累经验了。在举例酒吧里面无事可做的问题:可能WHY的思考会告诉你其实你是为了参加朋友生日而来的,礼物已经送了,面子已经给了,其实你可以走了。举一反三,这个工具可以无脑的,懒人的,帮助你从任何混沌的状态中走出第一步。因为6W3H本质是一种调查工具,出了发现问题部分的运用,实际上在信息检索环节6W3H也是有效的穷举信息框架,帮助你从这9个问题去搜集相关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完整和穷尽。字面意思很明白了直接套用,信息检索部分我们不做重复介绍,篇幅留给分享一些其他的工具。 2. 关于信息检索现在问题已经明确了,接下来需要针对既定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信息检索,找出那些可能形成答案的信息。所以,这个部分面对的核心问题是,我如何保证我找到了有效的信息,找齐了有效的信息,没有找歪信息。简单来说,拿到问题之后,我该搜集些什么信息。这个部分的工具核心价值就是给你一个完整的框架,帮助你明确哪些信息是必要的,以什么样的角度去进行检索,保证完整,有效和正确。虽然信息检索部分有很多专业复杂的工具,但是这些所有的工具实际上都是一个最经典的模型的演变和拓展,因为有效信息检索的本质就是寻找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是的这个信息检索工具的祖先就是SWOT分析,理解其本质作用,熟练掌握形成核心思维,你就能轻松的掌握任何信息检索工具,甚至创造自己的信息检索模型。同样这个耳熟能详工具的解释就不赘述了自己百度,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工具运用的核心点:1)明确的问题如何关联到SWOTSWOT的每一个方面的分析,必须紧紧围绕核心问题边界,搜集的信息及时有效有价值,如果不属于核心问题范畴,也不能归于这个核心问题的范畴。例如:你要解决以上提到的腿短的问题,腿短而不粗是你与核心问题绑定的S信息,可以帮助你在这个话题下找到有效的答案(穿紧身裤就看起来腿长一点)。但是我头小戴帽子很好看虽然是有效信息但是属于另外的范畴,应该在‘怎么让让我整体气质提升’的问题逻辑树下的另一个问题信息组合中。2)S和W是确定的信息,其作用是帮助你实现资源的合理组合。O和T是对于状况的预判,作用在于帮助你制定执行策略虽然都是一个积极的一个消极的但是作用完全不一样,这个需要严格遵循归属和使用方式不能混淆(实际案例看这个情况常常发生)。很好理解:比如说这个女孩子还没有男朋友不是你的优势,是机会,其他竞争者也享有的。3)避免乐观或者消极倾向这个是在SWOT分析中常常发生的,人们在分析过程中常常因为主观的认知过于倾向于挖掘更多的积极信息或者消极信息,从而得出不客观的结论。在利用这个框架检索信息的时候需要逼迫自己忘掉倾向,不断的穷举每一项的信息,才能够保证最后是客观的。理解和熟练掌握了SWOT分析工具的本质后,就可以开始尝试一些拓展版的信息检索工具,能够帮助你更全面的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搜集,给几个例子作为引子,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学习更多工具甚至是创造自己的工具。(1)商业画布3. 关于组合答案现在问题分析明确了,和解决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也有了,那么开始进行第三步组合答案。组合答案的过程本质是进行聚焦,寻找最优解,排列优先级的过程。在拆解和穷举的信息中,找到最近似正确,最有效和最应该首先着手的答案。在开始组合答案之前,我们还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准备动作,把信息转化为答案。这个过程只要你的问题拆解和信息搜集步骤是严谨无误的,这个过程应该是显然而且直观的。例如: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穿的好看一点—搜集的信息是我的腿虽然短但是不粗—显而易见的答案就是穿只有腿细的人才能穿下的紧身裤让腿长一点。组合答案的工具简单到都不能叫做一个工具,虽然也有诸多演变和拓展版本,但其实万变不离其中,组合答案工具就是两条线。二、特定场景对应专业工具以上介绍的分离三个步骤来利用工具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工具,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理解每个步骤背后的逻辑和本质,当然完整使用也是不会错的。但现实中的问题往往更具体和单点,所以并不需要那么完整和复杂的分析过程,针对特定场景也有很多前辈开发了效率更高的一些专用工具,给到几个作为引子,遇到更多问题场景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再去学习更多工具,这样会比较有效。但唯一要再建议的是,在使用任何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建议能够实时把过程还原到三个基本步骤去做一些思考,搞清楚现在做的分析到底是属于哪个步骤,目的是什么,更有助于你理解现在做这个步骤的本质,避免跑偏。1. 经典战略分析:3C分析工具
2. 经典的营销策略分析:4P工具
3. 经典用户路径分析:AIDMA工具在一些针对具体客群具体场景具体产品的策划工作中,对目标客群的完整心理路径或者行为路径进行逐一分析,能够有效帮助锁定关键点找到核心解决方案。这一类工具的代表就是AIDMA(大家经常画的漏斗模型也是这一类工具)。即把用户从关注到实现操作的步骤拆解逐一分析:
三、关于提升工具使用熟练度以及灵活使用的能力工具我是理解和记住了,但说实话以上的工具相信任何有经验的互联网从业者都不会陌生,大量的课程和方法论都教过大家。日常工作中也不难见其运用,但是会用工具真的代表着我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到位了吗?遗憾的是,根据现实的观察并不。大量的人只是停留在会套用这些分析工具让自己的报告或者方案看上去很专业(通篇PPT都是专业的分析模版掩盖的思考粗浅逻辑混乱的内容),实际并未产生真的作用。你自己也干过这种事情吧,别骗自己了。要真的把这些工具的掌握从会套用模版提升到内化为能力还需要经历两个过程:即回归问题分析解决本质之上大量的实践运用提升熟练度将工具模版形成思维模式;回归工具价值的本质,有目的性的灵活使用工具。以SWOT分析工具为例,PPT上画一个四象限,分别凑上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其实并不难。难的是,你要时刻理解知道这个工具本质是一种帮助你检索信息的方式,四个象限保证你能够检索到全面的影响你获取一个市场机会和竞争位置的信息,带着这个思维模式你会发现,这些信息并不是反向去凑出来的结果,而是主动检索,挖掘,穷举的过程。这个工具才能够发挥真正的价值。而使用这个工具还需要面对的一个心理门槛是,很多人都是在一个项目方案成型以后才使用这个工具去反向凑一个支持结论表达这个项目方案的可行性。而现实情况常常是,分析结果告诉你,其实这个项目你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没有市场空间,或者是并不应该由你来做。如果不能面对这个结果(这不是你的问题,心理学基本原理就是人会倾向认同已经形成的结论,避免接受否定的结论),那么这个工具的使用结果也是没有意义的。在以上两个回归本质的基础上经历大量的实践积累之后,你会慢慢的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即形成时时思考资源最有效利用和寻找机会空间的意识。不仅运用于业务的分析,甚至会渗透到你个人的工作生活每一项决策当中。这就是工具能力的内化第一阶段。当思维习惯成形后,理解工具模型帮助你全面检索信息的本质,你就知道其实工具当中的每个部分在既定的场景中是如何运作的(S分析告诉你穷举自己的优势组合成优势策略),就能够实现灵活的有目的性的运用(如果你要和一个女孩子表白,洞察一下用户需求,利用你的S和O组合成策略大胆的去试试吧,根本不用考虑你的W,难说她就是喜欢丑的呢)。这是内化的第二阶段。工具的掌握不在多,经典有效的工具能够内化那么几个,足够你在生活工作中事事都比不懂问题分析解决的人领先很多。最后以上就是关于运营工作本质-解决问题,如何通过掌握问题分析和解决工具库帮助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内容。但是能够使用工具是第一个层次,对于解决问题来说,达到第二个层次能够脱离工具创造自己的问题解决模型以及站在更高的跨界思维层次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活动运营大师,这部分内容将会在软技能部分详述。接下来的三篇文章将会在数据分析,前段运营,营销&促销三个典型的活动运营场景再做一些专项工具的引导。#专栏作家#SKY#沙铉皓,微信公众号:skyhahalif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腾讯,京东7年专注活动运营领域;砍价,众筹礼包等社交裂变模型原创者。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巅云官方发声,对观点有疑义请先联系作者本人进行修改,若内容非法请联系平台管理员,邮箱2522407257@qq.com。更多相关资讯,请到巅云www.rzxsoft.cn学习互联网营销技术请到巅云建站www.rzxsoft.cn。 |